低空经济是战略新兴产业,新质生产力代表
来源:   作者:巍子低空经济  阅读:323次

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。截至 2024 年 3 月,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, 对于低空经济支持的政策陆续出台。2023 年 12 月,国务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将 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将低空经济发展放到了空间的高度;当月,中国民用航空 局发布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》,将 G 和 W 空域列为非管制空域,各地低空空域将陆 续放开,低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。


1.1 政府政策:支持政策密集出台,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

国家级政策密集出台,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。国家层面对于低空经济的支 持早可以追溯到 2010 年国务院,中央军委发布的《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 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》,其中指出深化低空空域改革,大力发展通航,繁荣我国航空业。 2023 年 6 月,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推出管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规范条例,将除管制空 域以外的真高 120 米以下空域划为“适飞空域”,2024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。2023 年 10 月工信部、科技部、财政部、中国民航局发布《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(2023-2035 年)》,力争到 2025 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,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(eVTOL)实现试 点运行。2023 年 12 月,国务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(12 月 13 日) 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,当月中国民航局发布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》,规范 G 和 W 空域为非管制空 域,各地低空空域将陆续放开。2024 年 3 月,低空经济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政府工 作报告“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”中,一条就是“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 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其中重点提到了“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 引擎”,当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(2024-2030 年)》, 到 2030 年低空经济形成万亿市场规模。2024 年 7 月,中共中央次在全会的决定中写入 “低空经济”。2024 年 11 月,中央空管委透漏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 eVTOL 试点,产业发 展有望加速。


四部委出台《方案》支持低空经济发展,30 年预计形成万亿市场规模。2024 年 3 月 27 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科学技术部、财政部、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 用实施方案(2024-2030 年)》。其中提出,到 2027 年,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、产 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,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,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,以无人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 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、物流配送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,形成 20 个以上可 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。到 2030 年,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 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,支撑和保障“短途运输+电动垂直起降”客运网络、“干-支末”无人机配送网络、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,通用航空装 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,成为低空经济增长强大推力,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。


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密集发布,交通+旅游成为主要应用试点。2018 年开始,北京、福建、 浙江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深圳等诸多省市出台低空经济支持政策。四川 2020 年 8 月提出推动“交通+旅游”深度融合,构建大九寨等旅游风景廊道体系,发展低空旅游等 新业态,2023 年 3 月提出推动区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,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、 防灾减灾、生态文旅等方面的作用。深圳 2023 年 12 月发布《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 业促进条例》,加强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,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纳入本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,统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,协调推 进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。2024 年以来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安徽、广东、山西、四川等 各省市均发布低空经济规划和支持政策。


1.2 空域管制:政策逐步放松,低空经济发展空间打开


国家空管委发布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》,将 G、W类划为非管控空域。2023 年 12 月 21 日,中国民航局(CAAC)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》,主要为 了充分利用国家空域资源,规范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。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、 空域环境、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,将空域划分为 A、B、C、D、E、G、W 共 7 类,其中, A、B、C、D、E 类为管制空域,G、W 类为非管控空域。G 类空域为真高 300 米以下空 域,W 类空域为真高 120 米以下区域,而低空经济的助理eVTOL、轻小型无人机、通用 航空有了合法的低空空域。非管制区域的管理相对宽松,飞行员本人负责飞行安全,低空 经济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。



四川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试点开放空域,低空经济发展提速。 四川:2017 年 12 月,国家空管委批复四川成为全国个低空空域试点开放区域,2018 年 12 月,四川在成都平原划定了“四点、三片、一通道”的批试点空域,该空域为非 管制空域,通航用户不需要申请,符合准入条件的均可使用。2019 年及 2023 年陆续扩大 开放空域范围,基本实现成都与眉山、自贡、乐山、内江、资阳等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, 入驻基地的无人机企业达 133 家。 湖南:2020 年 12 月获批成为全国个全域低空开放试点省份,截至 23 年 9 月,湖南省 内已建成 14 个通用机场,9 个运输机场开通了通航功能,还有 61 个通用机场场址获得核 准待下一步建设,5000 多个直升机起降点已经核定,力争到 2025 年基本建成“1+13+N” 通用机场网。 江西:2020 年 9 月获批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省,2024 年 2 月,第四次获批开放空域,较2023 年增加 61.5%,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城市、景区及相关重点区域,进一步拓展和优 化了我省低空空域和航线。 安徽:2021 年 8 月获批空域试点省,2024 年《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线划设方案》顺利获批, 低空航线较 2023 年新增 3 条。本次获批的 21 个低空空域、18 条低空航线,临时空域、 航线涉及安徽合肥、芜湖、亳州、宣城、黄山、六安等多地,临时起降点涵盖安徽合肥骆 岗、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等多处旅游风景区。2023 年,安徽省低空经济规模突破 400 亿元,集聚通航控股集团、中电科钻石飞机、亿航智能、应流航空等企业 300 余家,初步 形成以合肥、芜湖市为双核,安庆、六安、宣城等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,构建了覆盖通用 飞机、无人机、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整机制造、发动机、航电系统、部件材料、 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条。

发布时间:2025-02-15  阅读:323次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8-211-9978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